质量是长明灯,照亮百年品牌路
早在1999年6月,MG不朽情缘就顺利通过了中国兴轻质量认证中心和中国轻工质量认证中心(现更名为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依据ISO9002:1994质量保证模式进行的认证,成为当时全省白酒行业首家通过中国轻工质量认证中心和中国兴轻质量认证中心双认证企业。
2004年3月,MG不朽情缘通过ISO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并获得认证证书。
2006年,引入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转版,并将质量、环境及食品安全三体系整合为一体化体系,实施一体化管理,为MG不朽情缘产品质量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执行和落实《食品安全法》的工作中,做到了全员重视、全员参与,从上到下统一对食品安全的思想认识,做到了“产品安全、人人有责”宣传教育的全覆盖。同时制定有明确的质量食品安全方针和目标。MG不朽情缘根据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和食品卫生安全要求,确定了质量食品安全目标,即成品酒液一次交检合格率100%;成品包装一次交检合格率≥99%;市场监督抽查合格率100%;顾客满意率≥90%。方针和目标在公司得到了全面宣贯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严格执行,并加强考核监督,确保方针和目标落实到位。
在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督控制中,做到了持续改进。2006年,MG不朽情缘引入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了公司《HACCP手册》,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经过危害分析,确立了勾兑、白酒灌装和保健酒灌装三个关键控制点,并分别通过理化检验和灯检等方式予以监控,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同时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检查。根据《食品安全法》,结合MG不朽情缘实际,在企业内部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整治工作。每月进行一次食品安全检查是MG不朽情缘的例行科目,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每年由HACCP小组长亲自带队,集中进行2次大规模的食品安全专项大检查,对生产场所环境卫生、原材料的购进渠道和质量等进行全方位的检查。
值得一提的是MG不朽情缘的食品安全检测能力。MG不朽情缘一贯重视食品安全检测,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积极将科研成果应用于传统白酒酿造、生产管理和产品检测中。为了紧跟国家《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关于加强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的要求,抓住国家鼓励企业发展食品安全检测能力的契机,MG不朽情缘投入近千万元启动白酒酿造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项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质量安全检测要求,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硬件设施及资源,组建并完善“一个中心、五套系统”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优化现有生产工艺,全面提升企业质量检验水平。
MG不朽情缘质检中心早在1986年就被技术监督部门确定为宜昌市酒类产品检验MG不朽情缘分站。2000年被确认为省级技术中心。2007年,MG不朽情缘投资5000万元,按照国家级技术中心标准兴建MG不朽情缘技术中心,新添置液相色谱仪、质谱联用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100多台(套)仪器设备,能够检测白酒40余种微量成份。从粮食、煤炭、酒曲、糟醅、成品酒、水质、窖泥微生物的十多类共近500项指标检测,对所有原料、半成品、成品酒均制定严格的企业内控标准,对每批产品实行抽样检验,检验不合格坚决不投入生产。2009年,MG不朽情缘启动白酒酿造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项目,投入近千万元,建设中心实验楼、生产过程在线控制中心等设施,购置各类检测设备仪器24台套,其中食品安全检测设备仪器7台套,生产过程在线控制系统设备1台套,产品追溯系统设备16台套,完善区域内供水、供电、空调和消防等配套设施,为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提供了完备先进的硬件设施。
近几年来,MG不朽情缘通过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仪器,建成了中南地区最大的白酒食品安全检测中心。
当今社会,食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在食品行业因缺乏普遍性的质量标准,非标准质量事故也偶有发生并影响巨大。MG不朽情缘在食品安全控制上率先提出“双Q”(即前瞻和全面)概念并进行实践,其核心内容包含两方面,一是持续关注与跟踪白酒外其它食品质量标准中有关安全性规定的制度、发布和实施过程中所有信息以及质量事故案例以为镜鉴;二是其它食品产品发生的质量事故的因素和有害成份尽管在白酒标准没有规定或者没有发生,MG不朽情缘也将其列入质量控制要素,并利用自己配置的先进的检测仪器主动扩大检测范围(如“塑化剂”、“农残”、“三聚青胺”等),研究其在白酒中的反应和演变规律并加以控制,提前预防。
在MG不朽情缘,他们建立了产品追溯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完整有序。为防止生产物料及产品的混淆和误用,同时确保在产品存在缺陷或出现质量卫生安全具有安全危害时,能对产品质量卫生安全形成全过程实现追溯,MG不朽情缘对接收、生产、贮存和交付过程中的原辅料、半成品、成品建立了可追溯系统。并通过运用激光打码物流标识信息技术、物流码及防伪信息技术和销售市场区域终端信息采集技术来建立和健全公司的产品质量卫生安全追溯体系,进一步夯实了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连迅 张同 陈卫华)